为深入落实国家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,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“红塬之声”推普团带着专业教学资源,怀着满腔热忱与责任担当奔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。作为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,红寺堡区汇聚了多民族群众,语言沟通的顺畅性对当地融合发展至关重要。推普团此行以语言为纽带搭建沟通桥梁,旨在通过精准有效的推广活动,提升当地群众普通话应用能力,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文化新动能。
首站调研明方向 精准推普促实效
“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,普通话连起千万家”在宁夏红寺堡这片多民族聚居的热土上,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“红塬之声”推普团用语言搭建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。7月21日,推普团首站来到红寺堡区团委,与团委书记宋宗奇进行深入交流,明确活动目的与行程安排。并同步启动首轮推普活动,包括面向基层干部的政策宣讲、针对窗口人员的情景模拟教学等,以“调研+实践”的组合模式,让首站之行既摸清底数,又初见实效,为后续深入乡村、校园的系列活动奠定基础。而后,团队成员在基层工作人员服务窗口展开调研,在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中了解到,红寺堡区日常交流都以方言为主,基层工作人员在与群众沟通时也普遍使用方言,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服务效率与信息传递准确性。
精准施策解痛点 多维活动显成效
针对这一现状,推普团经过商讨明确推普方案后,组织开展了一场推普主题宣讲。宣讲中,团队成员结合乡村振兴,生动阐述了普通话在促进区域交流、提升服务效能、助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,用鲜活案例让在场人员深刻认识到推广普通话的现实意义。随后,推普团成员走进民政局、服务卫生所、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地,开展普通话情景演绎活动。通过标准普通话与方言沟通的对比演绎,模拟群众办事、政策咨询等常见场景,直观展现了使用普通话在提升服务效率、减少沟通障碍中的优势,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了生动的普通话应用示范。
推普助力乡村振兴,语言铺就发展之路。此次红寺堡志愿服务活动,首先以问题为导向,精准对接当地语言需求,通过宣讲与实践结合的方式,让普通话推广更贴近基层实际。团队成员表示,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,持续深入红寺堡区的乡村与社区,用专业所长助力普通话普及,让语言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“助推器” 。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